发展智能建造 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
- 时间:
- 浏览:0
坚持把经济发展的动力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筑业是实体经济的典型代表,是数字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建筑,用数字技术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清华大学创新领导工程博士研究生分会未来建设专门委员会进入知名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智能建筑未来”为题,智能化工程施工、智能制造系统、围绕数字设计等热点话题,就如何加快智能建筑的跨越式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王铁宏、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张建平、马智亮、广电副总裁、数字建筑研究院院长刘刚出席活动并作主旨演讲,北京城市建设集团首席工程师李久林主持活动。近年来,建筑业不断深化供给侧改革,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支柱作用越来越显著,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但建筑物体积大,不结实,生产效率低,能源消耗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智能建筑,推进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王铁宏作了题为《中国城市建设转型发展的三大问题》的主旨演讲,深入分析了我国城市建设转型发展需要高度关注的三个问题。也就是说,城市建设的市场模式等深度改革迫在眉睫,城市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等不了,城市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即将到来。关于市场模式改革,强调充分发挥EPC模式主体优化设计、节约投资、缩短工期的动力,实现更好、更省、更快的建设。国有企业要把握PPP与EPC的逻辑和辩证关系,为国家和所有者自身创造价值,实现更高的核心竞争力。在绿色低碳化方面,我们要抓住装配+、+EPC、+BIM、+超低能耗、+AI的逻辑主线。我们必须关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巨大情景,特别是在夏季炎热和冬季寒冷地区,以及建筑碳减排的研究方向。对于数字化转型,既要回答工业数字化的“必修问题”,也要回答数字化工业化的“紧迫问题”。在BIM、ERP和数字中间平台之上,还有+CIM、+数字孪生、+供应链、+AI、+区块链、+元宇宙、+双碳技术的融合应用和系统化应用。总之,我们要在“数量合理增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质量有效提升”,寻找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途径。
清华大学土木与水利学院张建平教授作了题为“智能建筑与数字化转型”的演讲。她指出,智能建筑是一种新的建筑模式,它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工程产品的全寿命,是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主导途径。智能建造需要构建全过程数据的智能感知、识别、采集、监控和管理,需要全过程、全方位数字建模和数据管理平台,需要工程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技术。需要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建设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总体战略是以项目全过程数字化为基础,以智能化建设为切入点,坚持政策导向、标准先行、技术创新、管理转型,不断推进BIM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工程项目全过程数字化。以数字化带动智能化的快速发展。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马志亮教授作了题为“智能建筑的应用与发展”的演讲。他指出,智能建筑是在建筑工程的设计、生产、施工等各阶段应用智能化系统,提高建筑过程智能化水平,并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建筑模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智能建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措施,推动建筑行业智能化升级。智能施工也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阶段、生产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等多个场景,极大地促进了施工质量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目前的智能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无论是在技术还是管理上,都需要不断加大力度,提高智能化水平,尤其是在技术方面,包括3D打印技术、智能装备技术、建筑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等。应重视智能施工模块化技术等成熟应用。
广州市副总裁兼数字建筑研究所所长刘刚作了题为“系统重构企业控制权和扩张权”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数字化转型是当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优化生产关系,帮助企业提高质量和效率。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虚线体”的系统化工程,需要以系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来推动落地。构建系统性数字化要全面掌握“数据、连接、算法”三个关键要素,数据必须准确、及时、全面;连接实现责任和权利明确、可靠的业务连接;算法加入数据,驱动项目精益管理,支持企业经营决策。同时,要全力推进项目全过程一体化和项目企业一体化,发挥“虚线面体”同步力,重构企业控制力和扩展力,支持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活动还举办了圆桌论坛,围绕智能设计和智能施工,围绕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两类主体,分享交流实践,进行探索,并对智能建设的发展提出建议。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喜旺、中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陈嘉、深圳清弘智建科技有限公司何涛作为论坛嘉宾发言。此次活动促进了智能建设的发展,在交流讨论中产生了思想冲突,启发了智慧,进一步加强了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设的基本相关技术和重要技术创新研发,提高了智能建设管理水平,为加强智能建设上中低游协调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