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东京奥运会正式开幕,比赛场上的中国运动员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伴随着每一次的欢呼与雀跃、惊喜与突破、失误与遗憾,每一个参赛运动员,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向人们传递着那些永不言弃、努力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在残酷的体育竞技场上,能够登上最高领奖台,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最高梦想,也是激励他们努力前行的动力。有人在万众瞩目下摘得桂冠,有人触碰过顶峰却遗憾退场,胜利不会降临在每一个运动员身上,成功与失败更不是评判一名运动员的唯一标准。他们带着荣耀,带着遗憾与不甘,也带着融入身体且无法消失的体育精神,在退役之后,开启了他们普通但不平庸的下半场人生。01 “触碰过顶峰的遗憾”2016年,从国家游泳队正式退役、26岁的周妍欣,拉着行李箱,在走出训练场大门的那一刻,心里萌发出一种快乐:“我终于可以休息了,再也不要来了,我要去迎接我的新世界了。”
2014年提交退役申请后,经过两年的尝试与摸索,周妍欣最终选择回到家乡上海,成为一家事业单位的普通员工。从小时候开始学游泳,周妍欣就被教练夸赞“有天赋”。13岁,她在上海市的游泳比赛中,拿到了4块金牌。15岁,周妍欣被选拔进入国家游泳队,并在大大小小的游泳比赛中获得多块奖牌。离奥运会最近的一次,是在她在参加2012年奥运会选拔时,拿到了第三名——只有前两名才有资格进入奥运会。对于她退役的选择,教练曾反复劝说:再训练4年,坚持到下一届奥运会。脾气倔强的周妍欣,当时脑海中所有的念头都是:“我不想练了,我要回家,你不要再讲了。”现在回忆起那个时刻,周妍欣觉得自己那个时候“很闭塞”:“如果当时我再练一练的话,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在虽然会觉得遗憾,但也都只是回想。”如果回望那时的周妍欣,会看到的是一名在情绪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带着失望、沮丧,一心只求摆脱当时困境的年轻女孩。为了游泳,周妍欣曾付出过巨大的努力。最开始,身高1米65的周妍欣,先天条件并不被教练看好,“别人划一下我就要划两下”,但周妍欣不服气:“凭什么矮的人就不行?”为了战胜别人,周妍欣在技术上刻苦钻研,并顺利进入国家队。进入国家队之后,她更是一刻都不敢松懈。每天三点一线,训练场、食堂、宿舍,常年无休,最长的一次,4年没有回过家。“那个氛围让人不敢偷懒。”周妍欣说,“我们当时正常一天的训练量是2万米,如果你休息一天,别人就比你多练2万米。这么算下来,你会愿意休息吗?如果你选择休息,在同一个竞技场上,你凭什么能够比别人快呢?”2012年,因为训练导致过度劳累,周妍欣出现了尿血的情况。去医院检查时,医生问她:“你怎么现在才来?如果是普通人的话,可能早就已经躺在病床上很久了。”妈妈在旁边立刻哭了出来,周妍欣还懵懵懂懂:原来已经这么严重了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周妍欣只得选择治疗,并中断了日常训练。三个月后,队里因为缺人,又把周妍欣喊了回去,在临时恢复一个月训练后,周妍欣硬着头皮去参加了奥运会的选拔赛。“当时想着,还是去尝试一下,就当是最后一搏。”虽然担心自己身体会再出现不适的情况,周妍欣还是做出了试一试的选择,“但你知道,三个月不训练,对一名运动员来说,意味着会和别人拉开巨大的差距。”拿到季军的结果后,走下领奖台,周妍欣立刻哭了出来。“当时非常非常失望以及绝望,觉得自己白费了4年的努力,觉得自己以后再也不会有这种机会了,更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适合做这件事情,可能永远无法再回到顶峰了。”周妍欣回忆。22岁的周妍欣,在那一刻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她不知道她的身体还能不能让她坚持到4年之后;不知道即便她能坚持4年,她是否有能力拿到那块奥运会的奖牌;更不知道自己如果在26岁再选择退役,是否还能顺利开展下一段生活。种种焦虑和压力交织在一起,觉得自己已经“为了游泳失去太多”的周妍欣,最终做出了退役的决定。在尝试了体校教练的岗位后,她感受到了另一种辛苦,尿血的情况也依然没有好转。权衡之下,周妍欣选择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进入事业单位后,周妍欣放下了压力。有家长找周妍欣帮自己的孩子看看游泳动作,抱着对游泳的热爱,周妍欣接了下来。慢慢的,她发现自己的指导,真的让孩子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找上门来,这也让她逐渐恢复了对游泳的自信。现在,除了平日上班、线下带教之外,周妍欣每周固定三天晚上在抖音直播,教大家如何更好地学习和练习游泳,平时也会在抖音直播中推荐一些游泳装备。虽然早在2014年,周妍欣就已经凭借一条“水下踩水”的视频在抖音火了起来,但从她目前的粉丝量级来看,9万的粉丝数并不算多。周妍欣希望能坚持自己的风格,“虽然没有娱乐式的博主那么红,但我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帮助大家真正提高游泳技术。”带货风格她也更多为粉丝考虑,“不会为了赚钱就让大家去花钱。”
“我觉得抖音不是一个娱乐平台,而是一个能帮助更多人的平台。”周妍欣说,“在抖音直播,也算是我个人的一种自我实现,觉得自己对别人是能有所帮助的,所以我可能不太会关注别人怎么看我。”想到自己曾经的游泳训练生涯,周妍欣会感觉遗憾:“可能大部分人在自己的生活里面都会有遗憾,但我觉得更遗憾的是,像我们这种,是触碰过顶峰的那种遗憾。”现在,她会把这种遗憾更多地转移到平日教学中,希望能教出优秀的学生。但她也觉得,自己曾经的努力给她带来了不少的收获,会让她在生活中更自律,为了目标全身心投入,事事都要做到最好。这些,都是已经融入骨子里的体育精神。02 “体育精神要自己去感受”东京奥运会期间,羽毛球运动员龚睿那,经常在抖音直播间里,和大家一起观看奥运会直播。8月2日,在自己的直播间里,龚睿那没忍住,哭了。随后,她发了一条抖音短视频解释:“是被所有运动员,最后拿到金牌或者是输了球的那种宣泄、那种情景而感动,每个运动员真的不容易”。在她看来,每名运动员背后所经历的辛苦,是无法用语言讲出来、是常人所无法感受的。
龚睿那自然有资格讲出这些话。2004年,25岁的龚睿那代表中国出征雅典奥运会,获得第四名的成绩。在旁人看来,龚睿那所取得的这个成绩离奥运奖牌只差一步之遥,令人遗憾,但龚睿那自己觉得:“别的奖牌其实都没有太大意义,只有冠军才有意义”。2005年,龚睿那选择从国家羽毛球队退役,告别了自己的职业运动员生涯。龚睿那在羽毛球赛场上曾获得过许多耀眼荣誉:世界锦标赛女单冠军、马来西亚公开赛女单冠军、印度尼西亚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冠军、瑞士公开赛冠军、全英公开赛冠军……在她看来,职业运动员的经历,给她带来更多的是不怕输、不怕苦的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回想起那段日子,龚睿那的感受是:“很累很苦”,“只不过,当你在经历的时候,你其实并不知道它是苦的,因为你每天都是这样过的,你没有过过那种很舒服的日子”。因为从小身体不好,“又瘦又矮”,当邻居看到一个羽毛球招生广告时,说要送当时5岁半的龚睿那去玩一下。邻居的无心插柳之举,却让龚睿那的天赋被发掘出来。很快,龚睿那拿到了当地羽毛球少年组比赛的冠军,8岁便进入具有“羽毛球摇篮”之称的安化县业余体校,13岁破格进入湖南省队,14岁在全国羽毛球比赛中拿到女单冠军,并在1996年入选国家二队。“最开始是好玩,当你知道苦的时候,发现已经上了这条船了。”龚睿那说。进入国家队第一天,龚睿那就觉得自己呆不下去了。“第一天的训练,把我在省队一个月的运动量都练完了,之前我从没抽过筋,那天训练结束后是我第一次抽筋。”龚睿那回忆,“当时就想回到省队去。”教练和父母告诉当时17岁的龚睿那:如果她还想继续打羽毛球,在国家队训练是必经之路,即使现在不经历,之后肯定还是会经历,逃不过去的。不想放弃羽毛球的龚睿那,在他们的鼓励中,咬牙坚持了下来。自认为自己身体各方面条件都不算突出,到了国家队这个新环境,其他压力也扑面而来。进入国家队时,虽然她年龄最小,但在那个环境中,没人管年龄,水平才是衡量标准。周围都是来自各省的前两名,龚睿那问自己:她的优势是什么?后来,龚睿那发现自己的优势是快速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度过那段迷茫期,别人可能需要5个月,但我可能3个月就已经适应了,另外两个月,我就已经开始突破了。”和所有运动员一样,她的训练生活同样简单枯燥。每天在宿舍、训练场、食堂三点之间移动,更重要的是,每天结束训练后,要去医务室按摩和扎针,治疗伤病。“对于运动员来说,伤病是你必须要跨过去的坎。”龚睿那说。在她看来,和一般人比起来,运动员一定要更能忍受痛苦,“因为大家都不愿意为了一点点伤痛,去耽误一分一秒的训练时间。”在2001年拿到世界锦标赛女单冠军之后,医生发现龚睿那有弹响髋,劝她赶紧手术,说如果之前知道她有弹响髋的问题,根本不会选她进入国家队当运动员。龚睿那害怕耽误训练,选择了继续坚持。“每名运动员都有不同的伤痛,这很正常,当了运动员之后,真的不会害怕这些,况且,根本没空去想那么多。”那个时候,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龚睿那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并在2000年到2004年中间,获得了多个比赛的冠亚军。2004年,龚睿那成功通过了奥运会的选拔,且在当时世界排名第一。但,谁也没想到的意外发生了。奥运会集训时,龚睿那开始眼部过敏,一出汗眼睛周围便肿的像蝴蝶,所有专家都来了,但找不到解决办法,只能劝她尽量不要出汗。龚睿那现在回忆,会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压力太大,“觉得是一个不好的预兆”。半决赛输掉之后,她已经无心比赛,最终拿到第4名。龚睿那觉得自己选择退役,是因为“不愿意再打了”。“什么事情你都想明白了,就选择不了了,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就是想离开了。”龚睿那说。离开之后,龚睿那在齐秦电影中客串过角色、担任过自己家乡湖南省益阳市体育局局长。2016年,因为热爱孩子和羽毛球,她选择创办了自己的体育公司,睿那体育。
2020年疫情爆发时,她开始在抖音上发一些自己上课的视频,“因为好玩儿,可以认识很多粉丝”,并笑称自己是“抖音上最惨的世界冠军”。在抖音上,龚睿那除了教大家如何打羽毛球之外,还喜欢“吃播”和“推广家乡的东西”。14万粉丝虽然不多,但“都是铁粉,没有黑粉,即便是黑粉,在我这里呆两分钟,也会变成铁粉”。她也不认为自己在直播间里推荐商品是在“带货”,而是好物分享。很多东西都是“自己用的、吃的、穿的”——比如她推广的家乡黑茶,就是她从小喝到大的茶。对于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同角色,龚睿那认为自己是在更多地去接受新鲜事物,去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曾经的冠军头衔,在她看起来并不太重要,“你总要走出那个羽毛球场,回到正常的生活里面”。而它依然会给龚睿那带来的影响是,会让别人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她,但她也因此在这些压力之下,成为了更好、更优秀的人。想到曾经的职业运动员生活,她有时候觉得,如果对自己更狠一些、对技术更钻一些,或许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更多时候,她并不愿意去进行这个假设。现在,龚睿那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青少年羽毛球推广上,想要把体育精神发扬光大。睿那体育的教学体系和教练员培训体系,都由她自己亲自手写,并在疫情期间进行了重新思考迭代。“体育精神这四个字,讲出来太浅了,它是融入到一个人骨子里,需要自己亲身去感受的东西。”龚睿那说。03 “只有活下去,才有无限种可能”和周妍欣、龚睿那的人生相比,前男排国手郑亮的人生更具戏剧性,也充满了更多的痛。出生于1970年的郑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曾是中国男子排球队“黄金一代”的主力,被称为亚洲第一副攻,当年曾以3米72的摸高,位列亚洲第一,并曾和队友一起,获得过亚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等成绩。退役之后,郑亮在浙江男子沙排担任助理。和所有运动员一样,郑亮也在“伤病时不爱去医院”,而就是这个大家都有的习惯,让他由此抱憾。在多年的反复讲述中,回忆自己得病的经过,郑亮已是轻车熟路。在他的记忆中,如果往前倒推自己得病的原因,要回溯到2016年舟山的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在当天比赛结束后,大家一起聚餐,喝了大量的杨梅酒、吃了很多海鲜之后,半夜回到宾馆的郑亮,奇怪地发现自己“小便解不下来”,但“没有当回事儿”。
年轻时的郑亮此后,郑亮发现自己走路开始出现轻微障碍,大便也出现了问题,但多年养成的运动员习惯,使得郑亮依然没多想,觉得“能坚持”。直到2017年2月份,郑亮在海南参加全国集训时,发现自己上楼梯都开始吃力,需要扶扶手,这才着急起来。辗转回到杭州、上海检查,最后得到的诊断是:脊髓病变。“其实如果2016年年底就去医院检查,可能会好很多,但这个世界没有如果。”郑亮说,“我拖了很长很长时间,已经耽搁了自己的最佳治疗时间”。情况在一天天持续变糟。一年多的时间里,从最初的行走障碍,到需要借助助行器,再到需要坐轮椅,最后到连翻身都需要护工来照顾,郑亮觉得“没有办法接受这件事情”。“我以前那么优秀,满世界地跑,最多一年只有一个月是在杭州家里,那么活蹦乱跳的一个人,一下变成了一个躺在病床上瘫痪的人,这让我怎么接受?”郑亮问。2018年,父亲的突然去世,对郑亮更是当头一棒。在崩溃和挣扎中,觉得自己活着已经“失去尊严”的郑亮,在2018年最后一天,决定做出一个自己人生的重要抉择:到底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还是继续勇敢坚强地好好活下去。当时,他在心里反复纠结。他想到,如果自己轻生,对自己当时80岁的妈妈会是一个巨大伤害;想到自己的病这么古怪,如果现在选择轻生,会死得不明不白。“我想着自己才只有47岁,怎么也得把自己的病弄明白,否则真的不甘心。”郑亮说。想到那一天,郑亮依然记忆犹新。那一天,也是郑亮的戒烟日——此前,他尝试过多次戒烟,从来没有成功过,但直到现在,他再也没有抽过一口烟。“戒烟这么难的事情,我都能做到,还有什么事情我是办不成的呢?”“但你知道吗?坚持,对于我来说,是多么多么难的一件事情。”郑亮说。和其他病人不太一样,郑亮的脊髓病变是慢慢发展的,这一点,不像他见过的其他人:被车祸撞了、突然瘫了……由此带来的不一样是,很多脊髓病变的病人,下半身是彻底没有知觉的,但郑亮的下半身,会有3%左右的知觉。恰恰是这3%左右的知觉,会让郑亮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病痛所带来的一系列痛、麻、灼烧的感觉,“像有一盆火在烧你,把你扔在炼炉里面炼”。郑亮也曾在坚持的过程中,反复燃起过生的希望。201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郑亮所在医院的医生去北京开研讨会,遇到北京宣武医院康复科的主任,聊起郑亮的情况,建议他可以去北京宣武医院尝试看看。抱着能被治愈的希望,已经瘫痪在床的郑亮,经过辛苦的辗转波折,赶到北京宣武医院。经过当时五个医院的共同会诊,医生告诉郑亮:“你回去吧,我们没有办法。”“当时真的是无奈又无助,在医院里发火:这个结果让我怎么接受?你们是干什么吃的?”郑亮回忆,“但没有办法,这个病目前就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无法接受也得接受。”在回杭州的高铁上,郑亮突然发起高烧,连续烧了5天。“虽然那次打击很大,但因为经历过2018年年底的那次抉择,所以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毕竟,我告诉过自己,既然选择生,就要好好活下去。”郑亮说。从北京回来后,一直照顾他的嫂子劝告郑亮,既然你已经瘫痪了,就要学着面对现实,康复每天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每天既然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躺在床上,不如尝试规划下自己的时间。嫂子建议郑亮,可以下载一个抖音,用来打发时间。抖音让郑亮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希望。最初下载抖音,郑亮只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觉得“什么都有,很新奇”,但很快,郑亮在抖音上看到了很多励志人生:身体有残疾的、家里条件很差的。他心想,既然这样的人都可以在抖音创作、直播、带货,我是不是也行?通过自己的摸索,不懂制作、拍摄的郑亮慢慢学着在抖音上更新自己的康复过程。当时他心里想的是:可以通过抖音这个平台,把自己的故事扩散出去,让更多人关注到他,可以给他的病情带来更多帮助。
现在,郑亮觉得这个想法“很正确”。在抖音上,他认识了不同的人,也遇到了很多人提供的不同疗法,虽然还没有遇到效果太多的疗法,但这让郑亮充满了新的希望:“现在信息量这么大,科技也在发展,只要哪天、哪个地方攻破了什么东西,或者出了新技术,马上就能知道。”在抖音粉丝量上来之后,郑亮也开始尝试带货,因为身体原因,他现在每天只能坐两个小时:“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和打气,让我觉得很开心。”他盼望着,能在抖音上结识更多人、获得更多关于自己疾病的信息,也许有一天,自己能有治愈的可能;他也期望着,抖音能给他带来更多帮扶和收入,可以缓解他目前并不算好的经济状况。自从得病之后,郑亮觉得自己已经反复经历了太多。但回想起运动员生涯中,为了克服训练难关,所经历过的起起落落,他觉得这是老天给他出了一道非常难的难题,设置了一个很大的障碍。“就看我这次能不能坚强的迈过去,而只有活下去,才会有无限种可能。”